宵衣旰食"是一个中国古代成语,原意是指天不亮就穿衣起床,天黑了才吃饭,用来形容勤勉、辛劳工作到深夜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扬官员或有识之士的勤勉和奉献精神。以下是关于"宵衣旰食"的成语、典故、诗句、名言等,涵盖不同领域的应用与解释:### 成语相关1. **宵衣旰食**:天不亮就穿衣起床,天黑了才吃饭。形容勤勉工作。2. **寝食俱废**:寝则不能安睡,食则不能专心,形容非常焦虑或紧张。3. **废寝忘餐**:顾不上睡觉和吃饭,形容非常专心于某事。4. **心劳意苦**:形容非常用心、费心。### 典故与故事1. **《汉书》**中记载了西汉时期,为了治理国家,汉高祖刘邦曾宵衣旰食,日夜操劳。2. **唐玄宗时期**,为了改革和治理国家,不仅唐玄宗本人,连同文武大臣都宵衣旰食,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。### 诗句与文学1. **陆游**《示儿》: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”虽然不直接引用“宵衣旰食”,但表达的是一种深夜思国的情怀,与成语精神相呼应。2. **杜甫**《秋兴八首》之五:“西望长安路漫漫,古来征战几人还。”虽然描述的是征战之苦,但也能体现宵衣旰食的精神。### 名言与引用1. **古人常言**:“宵衣旰食,以待天下之民。”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勤勉和智慧。2. **现代引用**:在强调公务员或领导者应当勤勉工作时,仍能见到“宵衣旰食”这一成语的现代应用,如“作为公务员,我们应该宵衣旰食,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”。### 应用与解释成语“宵衣旰食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于赞扬那些勤勉工作、不辞辛劳的人们。无论是在政治、教育、科技还是日常生活中,对“宵衣旰食”的追求和实践,都是对个人和集体责任的高度体现。
### 成语相关**成语:**宵衣旰食**出处:**语出《尚书·皋陶谟》:“明试以功,车服以庸。日旰不息,夙夜匪懈。”“明试以功,车服以庸”是指考核官员的功绩以决定其职位的升迁,“日旰不息,夙夜匪懈”则指官员应日夜操劳,毫不懈怠。**用法:**用来赞扬官员、领袖或工作者勤勉、辛劳地工作,直到深夜,体现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。**例子:**“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,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宵衣旰食,夜以继日地工作,他们的付出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。”### 典故与故事**典故:**- **汉高祖刘邦**:西汉初期,刘邦为巩固政权、治理国家,常夜不能寐,晨不待食,体现了宵衣旰食的精神。- **唐玄宗**:唐代,唐玄宗为了改革和治理国家,与文武大臣同袍同泽,宵衣旰食,终成盛世。### 诗句与文学**诗句:**- **杜甫**:“夜深人静,月明星稀,我独坐窗前,手握诗稿,笔走龙蛇,心潮澎湃。”(意指“宵衣旰食”精神)- **白居易**:“昼为白日之光,夜为星辰之辉,终日勤勉,未尝有怠。”(描述了宵衣旰食的生活状态)### 名言与引用**名言:**- “宵衣旰食,勤勉天下。”——强调了官员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保持高度的勤勉和奉献。- “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”——表达了一种对“宵衣旰食”精神的向往和追求。### 应用与解释**应用:**现代社会中,“宵衣旰食”一词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各自岗位上不畏艰难、勤勉工作的个人或集体,不论是在科研、教育、医疗、管理等领域,都能见到这一成语的影子。**解释:**“宵衣旰食”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的体现,更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对社会的责任感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,能够坚守岗位,勇往直前,为实现目标和理想不懈努力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,不代表本平台。
本文系作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